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内蒙古西部农区基于智能物联网的鼠害监测系统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承德, 秦萌, 韩立亮, 付和平, 刘宝玉, 苏元红, 肖彩虹, 阿拉塔, 蔺永生, 段锐, 王登云, 乔靖然
摘要45)   HTML    PDF (500KB)(325)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2019年9月-2022年12月应用鼠害智能监测系统的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明确鼠密度与待机时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 4.0系统监测害鼠,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各智能终端的待机正常运行天数、过机害鼠数量、鼠密度、待机时间等多项指标,在第1只鼠同一鼠种、县(旗)及不同风险等级地区等层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3个有效监测点,10套(台)有效终端系统,共2 730 d的有效监测时间内,监测到害鼠8种231只,数量从高到低排前5位的依次是小毛足鼠、子午沙鼠、阿拉善黄鼠、黑线仓鼠和小家鼠,总鼠密度为8.46%,害鼠平均活动频率为2.54只/(月·台)。小毛足鼠占57.58%,为优势鼠种。待机时间平均为118.20 d,集中于21~98 d,最短21 d,最长329 d,待机时间较长。通过终端的第1只鼠鼠种有4种,在第1只鼠同一鼠种所在各终端层面:所有鼠种平均鼠密度从大到小,排前3位的第1只鼠鼠种依次是小家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平均待机时间从小到大,排前3位的第1只鼠鼠种依次是小家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第1只鼠同一鼠种所在各终端的平均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呈中度相关( r=-0.634);未标示风险等级的地区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呈中度相关( r=-0.533)。 结论首次明确智能终端系统的平均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存在相关关系。
2023, 34 (5): 686-69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18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繁殖的控制效果
邹永波, 王安蕤, 郭聪, 黄治宇, 王登, 于成, 焦玉斌, 哈斯其木格, 关其格
摘要288)      PDF (914KB)(687)   

目的 验证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野外控制成效。方法 200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羊草样地进行野外实验。4月底投药,采用样线跟踪调查方法对5-7月莫氏田鼠种群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性样本t检验。结果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繁殖具有较好抑制效果,1个月后投药区莫氏田鼠的子宫损伤率达到78.9%,妊娠率下降至0;2个月后投药区莫氏田鼠的子宫损伤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76.7%),妊娠率和平均胎仔数开始回升,但与对照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投药区雌鼠子宫损伤率开始回落到30.0%。结论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的种群繁殖作用效果可以维持3个月,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性的不育剂。

2014, 25 (6): 506-508.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05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繁殖的控制效果
邹永波,王安蕤,郭聪,黄治宇,王登,于成,焦玉斌,哈斯其木格,关其格
摘要207)      PDF (372KB)(659)   
目的 验证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野外控制成效。 方法 200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羊草样地进行野外实验。4月底投药,采用样线跟踪调查方法对5-7月莫氏田鼠种群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性样本t检验。 结果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繁殖具有较好抑制效果,1个月后投药区莫氏田鼠的子宫损伤率达到78.9%,妊娠率下降至0;2个月后投药区莫氏田鼠的子宫损伤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76.7%),妊娠率和平均胎仔数开始回升,但与对照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投药区雌鼠子宫损伤率开始回落到30.0%。 结论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的种群繁殖作用效果可以维持3个月,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性的不育剂。
2014, 25 (6): 506-508.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05
基于随机森林的鼠类头骨自动识别系统开发
花慧贞, 杨慧勇, 袁雄峰, 邹波, 王登, 高灵旺
摘要319)      PDF (2312KB)(868)   
目的 以实现鼠类头骨自动鉴定为目的,设计并开发了基于随机森林的鼠类自动识别系统。 方法 系统应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使用计算机视觉库OpenCV和随机森林算法,设计鼠类头骨识别的训练和识别程序,训练模块包括图像输入、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训练分类器和分类器数据储存5个部分,识别模块的流程又包括图像输入、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和返回识别结果5个部分。通过自动提取鼠类头骨上颌正面图像的32个数学形态学特征(如偏心率、叶状性等),对啮齿目4科13种鼠进行自动识别。 结果 实际运行结果显示,系统的平均识别率>80%,且每鼠种的识别正确率均在70%以上,说明该系统操作性强,鉴定结果比较可靠。 结论 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鼠类的自动识别,但目前该系统还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识别率尚需更多的研究。
2014, 25 (5): 416-42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5.008
北京地区畜禽养殖场害鼠季节性动态
朱法江, 潘卫凤, 朱晓静, 谷传慧, 唐珺, 李文昌, 王登
摘要387)      PDF (977KB)(690)   

目的 了解北京市畜禽养殖场(猪场、牛场、鸡场)主要害鼠种类和害鼠发生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害鼠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于北京市房山、平谷、顺义区的9个畜禽养殖场,每月以花生米作诱饵,采用夹夜法调查害鼠种类和密度。结果 全年共置21 600夹次,捕获小家鼠和褐家鼠236只;统计显示秋(9-11月)冬(12-2月)两季养殖场害鼠发生较重,期间捕获鼠数分别占总捕获数的54.4%和31.6%,其中10月种群数量最高;整个年度小家鼠和褐家鼠数量呈交替变化趋势;全年种群性比小家鼠为1.63,褐家鼠为0.71。结论 秋季(9-11月)是北京地区养殖场害鼠防治关键期之一。

2013, 24 (3): 215-217.
关于《鼠害防制操作规程·农村》的编写
施大钊1,王登1,付学锋2,彭渤3,辛正4
摘要1335)      PDF (365KB)(988)   


【摘要】 《鼠害防制操作规程·农村》(《规程》)是“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卫生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部分内容。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确定编写的基本内容,并强调适用于农村控制鼠类的技术,如布放毒饵盒、建立防鼠设施、清除鼠类滋生环境等措施。现就《规程》的编写意义、编写原则、工作过程以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2009, 20 (5): 485-487.
青藏高原的鼠害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郭永旺1,施大钊2,王登2
摘要1022)      PDF (433KB)(1340)   

【摘要】 鼠害已经成为制约青藏高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1)高密度黑唇鼠兔、高原鼢鼠造成大面积草场植被退化,畜牧业损失严重;(2)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流行隐患加重;(3)褐家鼠等内地有害生物有可能通过铁路运输途径进入青藏高原;(4)白尾松田鼠、黄胸鼠、小家鼠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农作物和农牧民仓储危害严重;(5)黑唇鼠兔对青藏铁路的路基与导温棒的威胁。鼠害治理的根本是改善生态环境。

2009, 20 (3): 268-270.